136章 瓦哈卜思潮太过保守,不如新教改革彻底,导致先进性不足么?-《自建帐以来:罗马汗国记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白图泰自己也是个教法官,所以他的学生有时候会请教相关的知识。据他的弟子说,他们之前问过老师,如何看待泰米叶的理论。结果白图泰没有直接分析和评价他的神学和哲学思想,而是对大家说‘尽管这个人可以进行学者式的讨论,但他的脑子有问题’。大家最早的印象,就是这种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啊。那应该是平民在支持他?不过,之前去叙利亚,我倒是没见过类似主张的人公开活动,抗议我们还有那些投靠我们的马穆鲁克。”朱文奎想了想,说:“这应该也只过去一百年。叙利亚人的想法,变得这么快么?”

    “一百年很长了吧。”郭康不赞同:“都够思路变化几十次了吧。”

    “太爷爷给我们说,他的外公,当年就参加了在崖山的战斗,反抗元军。到他那时候,大家还在反抗元朝。到了现在,其实和元人的战斗也没有停止。”朱文奎摇摇头:“思路变化固然可以很快,但驱逐入侵者和背叛者这种事情,应该不至于这么快吧?我们都能做到,叙利亚人怎么这么快就不行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跟叙利亚人比,那也太抬举他们了。”郭康无语道:“至于为什么现在不反对了,我估计是因为更狠的帖木儿皇叔来了——他真的天天圣战教友,结果叙利亚人又受不住了。所以原因应该也没多么复杂,就是这帮人容易冲动过激。让老皇叔揍一顿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当然,还有一些后续影响——或者说是更大的影响,现在还没有发生,也没法和朱文奎他们说。

    几百年后,内志的神学家伊本·瓦哈卜把泰米叶的理论重新发掘出来,并且进一步改进。其他的原教旨主义思潮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,不少人都开始重新尊崇他,让他成了公认的萨拉非主义大宗师。

    不过这个时候,这种思潮还只是阿拉伯半岛上的一股地方势力,其实也不罕见。奥斯曼帝国官方知道情况后,认为又有人在闹异端,于是派兵清剿。

    支持瓦哈卜的沙特部落,此时已经在德拉伊耶建立了埃米尔国,并且占领了两座圣城。但埃及总督穆罕默德·阿里帕夏派遣军队跨过红海,很快击溃了他们。沙特和瓦哈卜的军队退守都城,但这里也在几个月的围攻后,被奥斯曼军队的大炮打垮。

    穆罕默德·阿里把俘虏送到了科斯坦丁尼耶,苏丹为他举行了凯旋式,将俘虏游街示众。之后,包括酋长阿卜杜拉·本·沙特在内,所有的瓦哈卜派成员全部被处决。这一轮事件,也被平定下来。

    不过,这次表现,让他们被英国人看上了。英国派遣代表,和他们直接接触,并且一直提供援助,让他们得以东山再起。瓦哈卜思潮到处传播,表面上是自发行为,实则也是列强,尤其是英国的功劳。

    英国流行的新教,和瓦哈卜的神学思想,本质上是差不多的。都是一神教遇到危机之后,原教旨主义思潮汹涌而起的结果,包括只承认原始经典,反对圣人崇拜等等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,很能谈得来。区别在于,伊本·泰米叶等人还是尊重一部分先贤的判断,而新教直接否定圣传,做得更绝。

    所以,也很难说这种影响力是沾了谁的光。毕竟如果新教更具有优越性的话,瓦哈卜的教义也可以算“先进”了。要是这么认真分析,到底什么是进步,什么是先进,就有得说了……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